公司业绩
咨询热线
020-83313210-801地 址:中国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中路363号国信大厦1102室之二
邮 编:510030
电 话:020-83313210-801
传 真:(+86)020-83312934
邮 箱:hn3383@foxmail.com
网 址:http://www.gzhnzjzx.com
最新资讯
广州博物馆
广州博物馆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海楼而设,面积狭小局促,不能分室陈列,不合现代博物馆建筑需求,
1936年老院长谢英伯即关注到此问题,如今广州博物馆新馆建设是广东省、广州市文博建设的一件大事,
也是广州市政府为进一步彰显广州历史文化名城风采,打造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示范城市的重要举措,
也必将是广州文博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美丽的珠江之畔一座规模宏大、设备齐全的现代化博物馆呼之欲出。
镇海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经历了六百多年的沧桑变化。
明初,镇守广州的永嘉侯朱亮祖把宋代的东、西、中三城合而为一,并开拓北城八百余丈,城墙横跨越秀山,又在城墙最高处建楼一座,楼高五层,逐层收减,似塔又似楼,俗称“五层楼”。
当时珠江水面宽阔,登楼远望,碧波荡漾,颇为壮观,故有“望海楼”之名,后取雄镇海疆之意,改称“镇海楼”。
今日的镇海楼,高28米、宽31米,深16米。楼身漆成绛红色,坐北朝南,南向设长廊,其余三面只设窗口。
红墙绿瓦,相映生辉。两壁山墙逐层收进,各层开一窗,有如宝塔状。
正观是楼,侧看似塔,古朴威严,使五层楼在众多传统楼阁中形象别具一格。
现在楼前东西对峙的两只红砂岩石狮子是民国初年拆城筑马路时从双门底移来的。
镇海楼被誉为“岭南第一胜概”,先后以“镇海层楼”和“越秀层楼”列为清代和现代羊城八景之一。
数百年来,诗人墨客咏叹之篇不绝。
清代诗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就写道:“横波涛而不流,出青冥而独立,其伟丽雄特,虽黄鹤、岳阳,莫能过之”。
九十年来,广州博物馆一直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爱戴,有不少人士将自己毕生的大部分收藏捐献给了博物馆,
他们中有大家熟悉的容庚先生、陈大年先生、叶恭绰先生、邓又同先生、李章达先生、伊凡•威廉斯先生等等,
在博物馆的账册上还记录着许许多多捐赠者的名字,他们的无私捐赠如涓涓流水,成为博物馆藏品的一大来源。
至今,广州博物馆通过调拨、收购、捐赠、交换等方式汇集藏品约13万件套,包括考古发掘品、传世文物、
民俗文物和现代美术品,并且大多为具有广州特点的历史文物。
通过参观广州博物馆等红色场馆,党员干部能系统了解广州作为近代中国革命策源地的历史脉络,
近距离接触革命文物和历史遗存,深刻感悟早期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与精神风范,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